在村落感受历史时空的碰撞
发布于:2020-09-18 16:12  浏览:


 

红砖、白墙、夯土旧建的交织融合

打破了时空壁垒

让每一个到访的人

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时代

 

最小的介入

改造成了与众不同的村落空间

 

 

| “村口”大改造

 

 

村落的入口提供了一个大广场空间,这也解决了游客集散的问题,WAQI为了营造一种进入村庄的仪式感,将村口进行大改造。

 

▲入口广场区

 

增设的下沉广场给村民节日活动场地和宣传活动空间,不同高度的红砖艺术装置既是艺术品也是座凳,也可作为观众席。LOGO墙除了是标识的作用,也是舞台的背景墙。

 

两侧设的长廊,提供一些遮荫的休息场地,村民可以在这里休息聊天,也是游客休息等待的空间。长廊是用不同排布的红砖墙面组合而成,有收有放营造多种景观空间。

 

▲下沉广场

 

广场上多为铺装场地,缺少遮荫的地方,在举办活动时可以用网状或者拉膜类的临时顶棚进行遮荫,像是一条丝带一样飘在空中,也可以根据主题的不同更换形式,渲染活动氛围,不会破坏美感。

 

 

 

 

| 花样红砖打造艺术街区

 

 

主步行街的建筑立面是需要重点打造的地方。现状居民建筑有水泥的、瓷砖的、红砖的,这里WAQI将整条街临街这一面都改成红砖外墙饰面,增强红砖艺术村的氛围。

 

▲中心商业街区

 

根据红砖的不同拼法来丰富街道景观,比如镂空、出挑、丁卯错位等,把墙面地面玩出砖的艺术,是整个街面不单调从墙面到地地面都有变化。

 

街面上用街头艺术雕塑来渲染气氛,墙上、座凳上、街道上,各式各样的人物,使街面更有活力。

 

▲艺术文化街区牌坊广场

 

整个村子里留有一些有意思的旧建筑,这些建筑多数是夯土墙、泥砖、木结构的老房子。虽已有些残败,但仍保留着在它们的年代,对于建筑美感和空间功能的理解,诉说着不同的历史故事,是本地传统街坊生活方式的展现。

 

广场延续主街的铺装肌理,形成一个公共集散场地,旧牌坊是村里的历史遗留,保留下来成为艺术文化街区的一个景观节点。

 

WAQI试图通过适度改造还原并强化在这同一天地中历史时空的碰撞,让每一个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人来到这里,都能找到触动内心的属于一个时代的理解,成为艺术文化街区的历史支撑。

 

 

 

 

| 毗邻葡萄产业园生态连廊

 

 

村庄西侧的有一片空地,整体是东高西低的,在这里我们整体做了种植退台设计,进行一些简单的绿化处理,其余空间可以继续种田。

 

现状有很多的杂物废弃材料,WAQI将其重新整理规划,乱停的车辆可以移至设计停车场,清理垃圾,现场堆积的石头可以作为挡墙使用。

 

▲生态景观区

 

由于村庄里便于村民作为活动空间的地方不多,WAQI在这里穿插一些儿童活动空间和老年活动空间,给村民提供便利,也是给游客多一些娱乐的地方。

 

道路西侧有一排杨树,是最好的成荫的地方,从这里看出去可以和葡萄产业园中的廊道成为对景。充分利用周边景观资源,在这里选取合适的位置,设置三个观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拍照休息观景。

 

▲生态景观走廊效果图

 

 

 

 

 

| 乡村旅游的新地标

 

 

民宿和村民活动中心都是在原址位置进行改造建设,但是两个点相距400米,缺乏联系性,因此WAQI将这两部分用一条田间栈道串联起来,并分散设置了一些活动和休息空间穿插其中,使整个场地的功能更加丰富,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新地标,同时也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日常活动、集会的场地。

 

▲休闲度假区

 

如今在网络上,搜索民宿,能够发现很多“网红民宿”被各种文章推荐,这些民宿无一例外的在建筑外观或住宿环境上具有很强的特色,让人在住过之后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

 

WAQI从葡萄的形态中提取元素,模拟葡萄散落在的形态,打造了6个椭圆形的建筑体块。建筑采用双层结构,外部用钢架和树枝编织成一个外壳,从远处又好像一个个蚕蛹。

 

▲乡村民宿设计构想

 

在同一个民院落里,新旧两部分建筑产生强烈的对比,却又通过弧形的连廊、围篱和中心景观缓和了这种冲突,糅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新旧交织的视觉感。

 

▲乡村民宿设计效果图

 

村里的居民大多是中老年人和儿童,时间充裕的居民们缺少的就是社区附近的娱乐活动场所。喝茶聊天、打牌下棋、读书看报、书法绘画、活动健身、自娱自乐的唱戏和舞蹈,这些普通的娱乐活动才是他们的刚需。 

 

因此WAQI希望这里能将文化与生活相结合,打造一个开放的社区公园,为居民提供自发聚集的空间。

▲村民活动中心

 

两个活动区围合出一个小广场,可以作为中心表演区,进行一些小型的演出或排练,广场另外一侧被逐级抬高的阶梯看台包围,方便人们观看演出,从这里也可以直接上到长廊的屋顶平台。文化长廊同时提供了遮阴和展示的功能。

 


▲村民活动中心图书室

 

图书室紧靠村委会建筑,兼具阅览室、自习室、水吧等多种功能。图书室东边就是各种开放的活动场地,西边是相对安静的后庭院,方便组织一些相对独立的活动。

 

 

 

 

| 全新的居住体验

 

 

除了主商业街,其它村内道路以水泥路为主,宽度超过6m的道路,汽车能够进入。保留3.5m车行道路,再在道路两侧局部给出种植空间,给每户预留一个停车的地方。

 

2-3m宽的小巷道,根据现场踏勘来看,两侧基本都是红砖房,可以铺设石板,缝内撒草籽,并在两侧留出种植空间,栽种一些地被和爬藤植物,使村内路面有更多的绿化,符合生态的主题。

 

 ▲街道改造

 

现状民居房屋的外立面有三种情况,有水泥的、瓷砖的、还有红砖的,首先针对现状的红砖房,我们希望大部分保留原本的外立面质感,只改造门窗、门头、屋顶这些部位。

 

门窗洞口位置更换为更朴素的木制边框,局部窗口根据用途可以增加高度,比如高窗改为低窗或落地窗,更适合商业经营。村内大部分的老房子使用的是砖瓦屋面,可以继续延用。

 ▲民居改造设计

 

针对村内随意堆放垃圾的情况,WAQI在每一家的院内靠外墙的位置做一个垃圾池,并且在围墙上做一个开启口,能够从道路上通过开启口进行垃圾回收,统一处理。

 

 

 

 

| 视频解说

 

 

 

 

 

 

设计总监:王
项目负责人:祁胜
主设计师:孙玉珍、彭冬梅、杨瑞云

建筑总工:张瑾

水电设计:刘明杨、李勇

结构设计:田文秀

 

文字整理:WAQI
图源:WAQI原创

 

 



若您对本文感兴趣,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WAQI设计, 查阅更多项目相关信息。
更多精彩,与您共享

浏览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