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教育,如何在中国落地开花?
发布于:2018-06-26 16:43  浏览:

营地教育起源于美国,有150多年的历史,在二战之后获得了大发展。当时,人们发现,战后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健壮的人,而是生存技能强的人,这些人大多受过营地教育。

 

简单来说,营地教育是一种体验式教育。它与传统的夏令营和冬令营有一定区别的:夏令营和冬令营往往没有固定的营地,营地教育更强调有固定的营地、营地建设、营地运营等等。

美国营地协会1998年给营地教育的定义为:“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为形式,并能够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通过领导力培训以及自然环境的熏陶帮助每一位营员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灵方面的成长。”

 

美国的第一个住宿营要追溯到1861年。当时的营地装备少得可怜:没有空调的室内网球场,没有手工缝制的足球,没有环氧树脂网球拍,没有气垫胶底运动鞋。一切都简陋至极甚至连厕所都没有,但孩子们都得到了快速地成长。

如今美国全国上下对于营地教育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据美国营地协会统计,目前美国有大约1.2万个营地,其中有7000个住宿营地,5000个非住宿营地。一项针对美国成功女性的调查显示,80%的人参加过营地活动,64%的女CEO参加过女童军的营地教育,92%的人表示营地教育能帮助她们面对未来成人世界的挑战。

整体而言,营地教育在美国已经是家喻户晓、得到全美家庭认可的教育方式。它能够在课外时间为青少年补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帮助青少年成为更好的自己,并为个人的升学发展中提供支持。正如美国营地协会副主席Scott Brody先生所说:美国的营地教育发展成熟,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补充,也为孩子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对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言,营地教育这一社会教育模式,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科学技术普及、文艺体育培养、劳动技能锻炼、习惯养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调查显示美国一年超过1000万的儿童及青少年在营地参加活动使得自身技能得到成长和锻炼。96%的美国孩子认为夏令营对于他们成长有益,通过与大自然接触,学习各种生存技能,增加对社会的认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领导才能,培养团队精神,锻炼独立性。我们可以将这些能力简单概括为两个关键词:“团队”、“自我”。

团队相关的能力包括领导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团队责任心等在团队协作时所必需的能力,站在人生长河的角度来看这些能力至关重要,但现在的学生受限于课业压力,这方面的能力往往得不到培养。而营地教育正是补充这一短板的强劲力量。

在营地中,孩子和年龄相仿的朋友们在一起制定目标、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自发主动地与团队成员沟通交流、分享意见、互相激励。在与团队成员“协同作战”时,孩子可以感受1+1>2的合作的魅力,体会到什么是责任心,收获团队成功的喜悦,有些孩子甚至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领导才能——往小了说,这些能力使孩子的人格得以更好地健全发展;往大了说,这些经历可以接上现有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

 

不少孩子在参加营地教育之前从未离开过父母,而在营地,孩子们需要自己动手完成任务,因而独立性、动手操作能力得以被培养。一位家长分享道:“6岁的女儿参加完营地教育后,从内向羞涩变得敢于在众人面前跳舞表演。”尽管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会有这种程度的转变,但好的营地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养成显然有一定积极作用。

 

虽然营地教育多为团队合作,可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个体会被弱化。相反,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孩子通过发现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是怎样的存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意识”。比如,有的孩子很擅长表达,有的孩子则更喜欢倾听,当这两类孩子在同一个团队时,双方都可以比独处时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特质以及这个特质在一个团队中可以扮演的角色。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逐渐发现自己。

那么中国的营地教育目前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呢?

虽然营地教育在中国处在风口,但真正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教育机构非常少。目前国内最好的营地教育机构基本上都是从教育群体发展而来,都有教改和国际学校或者培训机构的背景。这些人大多是海归,他们在国外较早地接触了营地教育,然后把它引进到了国内。

营地教育的前景虽好,新进入者众多,但由于尚在起步阶段,有许多不成熟之处需要被家长或从业者仔细考量。具体来说,目前来看中国的营地教育市场缺乏三个关键因素:专业的人才、成熟的课程体系、合适的营地。

人才

人才缺口显而易见——营地教育在中国尚是一个新鲜的概念,相关专业的人才自然比较稀缺。正如前文所说,许多从业者接触到国外的营地教育后才将其引进至国内。无论是专业的课程研发教师、营地导师/教练还是负责营地运营、客服的工作人员,这些都需要时间和人力去培养。

课程

课程体系往往是教育的核心部分,具体的项目则会根据营地的性质分类来设计。现在营地分类比较多,有军事营地、生存类营地、运动类营地、自然教育营地等,还有一些专项营地,比如说马术营、皮划艇营等。目前国内的营地教育多以项目式教学为主,然而如何设计出既符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能真正达到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目的(而非只是尝鲜)的课程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更别说后期建立专业的课程标准与课程评估的难题。

营地

有“营”就必须有“地”,最基本的,从业者需要硬件上的营地建设,这一定程度上也拔高了市场的进入门槛。比硬件设施更关键的自然是“软实力”,比如课程与营地规划的逻辑紧密程度——脱离课程设计出的营地其教学效果需要打一个问号。

这三个问题是从业者需要摸索的问题,也是家长们衡量一个营地教育项目是否“靠谱”的三个因素。对于家长们来说,面对“营地教育”、“自然教育”、“博物馆教育”等新潮的教育理念时,应仔细筛选、避免盲从。


设计终究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WAQI作为一家学习型设计事务所,通常在设计的过程中,会分析甚至于拆建一些案例,
不定期分享一些心得。请扫描并关注公众号,更多精彩,与您共享。。。